|
2018-11-29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
![]() |
![]() |
石化新闻![]() |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 11月24日,南京日报百名小记者及家长一行走进金陵石化,探秘智能工厂,感知绿色发展。这样的“走进绿色石化”活动,已迈入了第六个年头,成为南京日报社的品牌活动。 企业与报社的合作源于2013年。每年秋天,南京日报社小记者参观花园工厂,参加“石化与生活”征文大赛,以儿童独特的视角,记录着金陵石化绿色发展的故事。 走进科普小课堂,了解石化产业的担当 “人一生中‘穿’掉290千克石油、‘吃’掉551千克石油、‘住’掉3790千克石油,‘行’掉3838千克石油。”走进石化科普课堂,一组卡通展板上的数据一下子拉近了小记者们生活与“石油”的距离。 “欢迎南京日报小记者来金陵石化参观。”金陵石化宣传处处长黄义贤说,“金陵石化每年加工原油1800万吨,打个小记者们能够理解的比方,相当于3个玄武湖的水那么多,金陵石化与市民生活及国家建设息息相关,希望小记者们通过走进金陵石化,了解石化、传播石化。” 随后,小记者们观看了一段名为《油迪的秘密》的小短片,了解了石油的前世今生。还通过竞争激烈的采油机拼装对抗赛、石油炼制温度连连看等游戏比拼,将石油知识的学习寓教于乐。 小记者还走进石油样品陈列室,近距离观看了国六汽油、柴油、航空煤油以及对二甲苯等产品,听着讲解员的介绍,纷纷点赞石油的“担当”---石油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过去我只知道汽车的行驶离不开石油,没想到汽车、衣服、塑料盘、洗洁剂等生活用品的生产也离不开石油,石油真是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担当’。”金陵中学附属实验小学小记者陈诗源说。 走进长江码头,体验石化员工的担当 原油如何被运送进来,石油产品生产出来后,又怎样运往各地甚至出口海外呢?小记者们乘坐大巴,来到了长江四桥附近的8号码头。 该公司每年1800万吨的原油,主要通过长江南北两岸的两条管线输入厂区,成品油也大多通过管线输送到大江南北。同时,金陵石化在长江两岸有几十座码头,一部分产品由码头管线通过输油臂输送到油轮上,运往各地或者出口海外。 江面漂浮着的红色、黑色的“包围圈”引起了小记者们的关注,码头技术员雷宇豪告诉小记者,这个“包围圈”的学名叫做围油缆,用来防止石油在运输过程中对水体造成污染。除了围油缆,码头上的智能化管理系统24小时实时掌控者油品的装卸情况,石油的“一进一出”当然不会影响长江水体的安全。“江面上还常常会出现鱼儿围着趸船的景象呢。”雷宇豪说。 “趸船上有高高的输油臂,码头装卸主要依靠她,她们排列起来也非常壮观。” 新世纪小学二(3)班顾家萱说,“趸船上还有先进的消防炮和污水处理设备,这样生产过程就不会对长江产生污染,可以更好地保护母亲河。” 如此庞大的工厂,如何铸就安全屏障?小记者一行来到消防保卫支队。看到排列整齐的“远程供水泵车”以及各种灭火器材、救生设备,小记者们兴奋不已。消防保卫支队班长吕胜给小记者们讲解了器材的使用常识,演示了空气呼吸器的使用过程,小记者纷纷要求体验空气呼吸器。 “空气呼吸器可真重呀,消防员叔叔走进火场时候不仅仅是要背着空气呼吸器,还要完成救火任务,我体会到他们保障工作的不易。”银龙花园小学小记者陶乐晨亲身背起空气呼吸器后,发出这样的感叹。 走进生产装置区,感受石化企业的担当 小记者坐着大巴车在厂区内行驶,两边高大粗壮的梧桐,笔直排列着,仿佛行走在风景区。 志愿者张霄敏介绍着石油产品的炼制、储存及运输的过程,并带着大家走进了炼油四部控制室,只见一排电脑控制着一套生产装置。三排电脑前,穿着统一工作服的工作人员,坐在电脑面前看着数据,手在鼠标上划来划去,通过操作电脑操作控制着炼化装置。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中控室。”南师附中仙林小学部二(1)班吴雨晰说,“我当时就惊呆了,我一直认为炼油是很辛苦的力气活,没想到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电脑来操纵庞大的炼油机器,感到知识和技术的巨大力量。” 大巴行驶在装置区,高大烟囱里冒出的“白烟”引起了小记者及家长的关注。“眼前这条‘白烟’大家知道是什么吗?这可不是什么废气,而是水蒸汽。”据张霄敏介绍,催化装置的烟气不是直接排放,而且通过脱硫脱硝装置的处理,将烟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等有害物质脱除,所以烟囱冒出不是烟而是水蒸汽。“我们再也不用担心这样的‘白烟’会影响空气质量,这样的参观让我们对石化企业有了新的认识。”扬子三小小记者王一珩妈妈说。 工业污水可以养鱼,甚至可以喝?在金陵石化三级生化污水处理装置区,小记者们了解到,通过污水的回收利用,金陵石化每年可节约近一个玄武湖的水量。小记者们还现场对比了5个样品瓶中的水样,从炼油装置刚刚流出来的原水是黑色,经过5个环节的过滤,最后一个样品瓶中的水清澈明亮,小记者们见证了三级生化污水处理的全过程。“不要说喂鱼了,双膜装置处理过的水甚至达到了饮用级别。”污水处理技术人员谢云飞告诉小记者们。 此行最后一站,小记者们爬上了一万多平方米面积的绿坡,远眺金陵石化生产区全景。绿树葱茏中,林立着一排排高耸的炼化装置,道路宽敞美丽,管道井然有序,小记者们认为那是一幅秀美的石化秋色。 栖霞实验小学王子骞感慨地说:“我爸爸妈妈都是金陵石化员工,今天终于有机会来到他们工作的地方,这里的生产装置不仅很壮观,而且环保安全,我为爸爸妈妈能在这样的绿色工厂工作感到自豪。” (窦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