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3-05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
![]() |
![]() |
石化新闻![]() |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 2019年以来,扬子石化热电厂汽机装置在总结去年优秀做法的基础上,广泛征集一线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全面开展技术攻关,加强精细化管理,优化装置运行。 截至3月初,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该装置的机组真空、循泵电耗、给泵电耗等主要工艺小指标实现了持续提升,促进了装置整体经济指标的稳步提高。 技术创新 提质增效 2月21日,装置外操值班员蔡秋润根据循环水浓缩倍率、钙离子等指标,将循环水排污量由10吨每小时调整至5吨每小时。这是装置去年以来摸索出采取连续排污的方式,改变了原来粗放式的调整方式,保证循环水浓缩倍率稳定且冷水塔水位平稳。冬季期间浓缩倍率能稳定在4.5左右,降低了排污量和循环水加药药剂的浪费。 针对5号机运行20年,机组核心部件性能下滑、热耗较高的现状,汽机装置采用全四维技术,对机组实施通流改造。改造后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各项指标均达到了项目性能保证值,各种工况单机发电标煤耗下降超过21 克每千瓦时,年降本增效650万元。目前,该项技术在中国石化是首次应用,开创了全国小型热电联产机型的改造先河。 汽机装置还利用给水压力自动调节装置,在满足锅炉运行要求的前提下,将给水压力由年初的12.85兆帕逐渐下降至12.75兆帕,进一步降低给泵电耗率。同时配合“以热定电”项目的实施,确保机组抽汽及外供汽压力的平稳,减少波动,提升经济指标。 依托雷霆劳模创新工作室,他们对装置内用水系统进行排查和优化。实施将工业水回收泵出口管引至循环水冷却系统,大大降低了高温期间机组冷油器因油温高补工业水的情况,节水量近200吨每小时,节水近45万吨。同时他们还完成了机组油泵轴承冷却水、高加联程阀保护装置回水、9号、10号给泵盘根冷却水、电一循循泵盘根冷却水的回收,回收量在30吨每小时左右。 精细管理 凝聚智慧 汽机装置领导深知机组运行年代久,要想再提升经济指标,必须发动装置全体人员,“细扣”小指标。为了激发班组人员提升小指标的热情,他们进一步完善了绩效考核和星级班组考核方案,增加经济指标的权重,突出指标在绩效考核中的重要性。 1月29日,2号机内操郭智斌发现,机组真空较正常偏低约0.6千帕。细微的变化未能逃过她的“法眼”,经过现场认真排查并切换射水泵运行,真空由98.61千帕上升至99.21千帕,恢复正常。装置在当月绩效考核中给予郭智斌嘉奖。 汽机装置工艺管理人员每周检查工艺指标情况,利用热电厂生产运行数据统计分析系统,实时对指标进行分析,发现电耗等指标出现偏差时,及时查找原因,进行调整。根据季节变化、机炉运行方式变化、气温变化等情况,及时优化给泵、循泵等大功率辅机的运行方式,采取白天启泵、夜间停泵的方式,既保证了生产需求,又降低了电耗。他们还克服了“控煤”造成发电量下降的不利因素,给泵电耗、循泵电耗均好于往年。同时装置合理安排机组汽电负荷,确保机组真空处于经济状态。强化高加运行和检修管理,对堵管率较高的3号机高加机组实施更换,高加投入率达99.43%,实现了近几年最佳,进一步提高了给水温度。 他们还利用5S管理契机,对现场表计实施目视化管理,让值班员巡检观察更加明了,能够很直观地观察设备运行状况,更好地指导运行人员调整。 优化工艺 降低损耗 在满足公司汽电负荷的前提下,汽机装置合理使用化工园低压和扬巴公司中压蒸汽。大部分时段,他们确保化工园蒸汽维持在低流量运行,在电厂汽电负荷紧张期间,增带化工园蒸汽,确保公司外供汽系统稳定,努力降低损耗。 做好外管保温整治工作,他们努力减少沿途管道热损。汽机装置组织完成了2号A管保温改造工作,采用50毫米新型轻质纳米多孔材料热盾毯(陶瓷纳米纤维毯),替代原有170至200毫米的硅酸铝针刺毡,同时对管托部位进行特殊保温处理,其绝热层的保温厚度是改造前的三分之一,相比改造前总的散热面积降低了35.6%。他们还利用公司整治外管的机会,对部分外管汽管线保温进行了更换,降低了管损。 汽机装置主任严少锋介绍说,目前装置还在不断探索,通过“汽轮机启停标准化操作”、“优化除氧器补水方式” 等举措,进一步加强精细化管理,从节约每吨汽、每吨水、每度电做起,凝聚全部员工的力量,推动装置指标持续提升。 (陶炎 刘振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