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4-28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
![]() |
![]() |
石化新闻![]() |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 “今年我们养殖的虾苗提前10多天上市,每斤销售价格比正常上市提高了10多元,为企业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4月28日,在江汉油田“虾稻共作”养殖现场,生态农业公司广华农场场长武永红告诉记者。今年1-4月份,该公司销售小龙虾2万多斤,产量同比翻了近一倍。 江汉油田目前有2000亩“虾稻共作”基地,由生态农业公司三家基层单位对虾稻田进行承包经营,武永红是该项目技术负责人。他介绍说,“虾稻共作”是在“虾稻连作”基础上创新推出的生态种养新模式,过去“虾稻连作”种一季中稻,养一季小龙虾,而“虾稻共作”可以实现“一稻两虾”,技术含量更高,难度也更大。“包括龙虾种苗的选择及放养密度,各个生产阶段最适合的饵料,这些都需要操心,任何一个环节的差错,都会影响亩产,毕竟我们追求的是经济效益。” 为了早出虾、出好虾、卖好价,江汉油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多次组织员工参加虾稻养殖技术培训,走访周边小龙虾养殖户,准确把握养殖的技术要点和关键环节。“同样是稻田里养虾,不同地域的土壤都不一样。比如积玉口地区的土壤偏砂性,而我们广高路北面稻田里的土壤就偏粘性,同时每个地域的水质也不一样。”武永红说,别看这些细微的差别,如果不能精细管控,采取对应措施,小龙虾的成活率、品质就会大打折扣。 生态农业公司成立了技术攻关项目组,不断摸索实践,最终形成了针对江汉地域特点的“虾稻共作”技术规程。他们对小龙虾养殖技术、水稻种植、灌排水协调、产品销售管理等专项工作指定负责人,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加强过程控制,从虾苗的投放、消毒、喂养、种虾草等,严把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关。同时定期召开虾稻项目生产会,集中解决虾苗投放、养殖技术、小龙虾喂养等关键环节难点问题,为今年二期虾稻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虾有虾道,这门道就是精细管理。“比如改底,需要加药一袋还是两袋,或者根本不需要加,都需要管理者到田间地头细致观察,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水利办负责人曾凡勇说,他们加强日常巡查、水质调控,持续开展“争当养虾能手、争创功勋虾稻田”、“大战三四五月,三比三赛”的劳动竞赛活动,确保小龙虾产效双达标,努力把“虾稻共作”项目建成集团公司高标准示范项目。 正是由于精细管控,生态农业公司销售的小龙虾以规格大、品质好,成为经销商眼中的“精品”。不仅是小龙虾,“共作”的稻米身价也随之水涨船高,深受市场青睐。过去常规农作物一亩田可以创效几百元,现在利润可达到三千多元。 特色之路无止境。下一步,江汉油田还计划探索高温季节养殖小龙虾技术,实现“一年三季虾”,提高油田土地附加值,推动特色业务多创效。 (黄予剑 王友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