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6-05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
![]() |
![]() |
石化新闻![]() |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 今年年初,中石化第十建设有限公司(简称:十建公司)又多了一条响当当的工作导向——让‘口碑、市场、收益’三位一体共同迈向中高端!这是该公司对集团公司“两个三年和两个十年”发展战略的具体落实,是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科学定位,更是对全体员工负责任的承诺。 身处工程建设产业链的末端,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和社会既有人力资源不足及不断增大的施工成本,要实现这个承诺并不容易,但十建公司却底气十足。这底气来自该公司近两年持续锻造的三把“金刚钻”。 施工组织模式创新:让项目开局更规范更高端 施工组织模式创新,是十建公司开拓市场的第一把“金刚钻”。 十建公司项目管理部部长高云强说:“这两年,针对施工组织模式创新的务虚会可没少开,目的是让创新提质增效这根弦儿根植到所有管理人员的头脑中。浙江石化、大连恒力、泰州乙烯、中科炼化,这些大型工程项目都是我们创新的试验田。双脚站在施工一线,思路串联行业领先前景,十建创新增效的步伐铿锵有力!” 在创新增效的征程中,及时总结推广既有成果,让先进经验尽快规范化“批量”应用,是项目管理部的一项重要职责。从去年8月开始,为实现同类装置更好更快更规范化建设,项目管理部陆续组织编制《典型装置施工模块化》一书。纳入汇编的典型装置以十建近几年实现良好效益、获集团公司各种表彰的项目为主,涵盖了乙烯裂解、催化裂化、MTO、重整、常减压、气化等规模较大、承建数量多的装置,代表了最新和较先进的施工方法、方案、理念。 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是中国石化最大的在建项目之一,十建公司承建了其中的80万吨/年乙烯裂解、420万吨/年催化裂化、10万吨/年EVA等7套装置。开工前,在项目管理部指导下,项目部严格按照《典型装置施工模块化》要求,将安装模块化、预制工厂化、焊接自动化、施工管理信息化、管道施工有序化、项目管理组织合理化“六化”贯彻始终。规范的项目策划和执行,提高了工效,节约了时间。去年,在全厂施工单位中,唯一获得了中科炼化授予的“2018年中科项目建设先进团队”称号,并获得“标准化工地建设优秀工地”“防腐厂全厂样板”“焊接首口样板工程”“二级焊材库全厂样板”等多项荣誉。 为彰显企业品牌形象,降低成本,项目管理部通过对浙江石化、大连恒力、中科炼化等项目部现场办公室、职工宿舍的充分调研,编制下发了《在项目办公和生活临设中推广采用可拆装组合集装箱板房的指导意见》。依照建设要求建起的可拆装板房,不仅美观实用,还让大型、特大型项目的生活暂设及项目办公用房实现多次周转,较大降低了施工暂设成本。 “施工组织模式大到项目组织机构,小到施工手段,无所不及,创新施工组织模式的目的是提升工效,降低成本,扩大企业未来发展空间。在管道施工中全面推广机动焊应用是我们今年力推的施工组织模式之一,300万吋的指标已经划分到7个专业公司18个项目部。”谈起十建公司近两年的施工组织模式创新,高云强滔滔不绝。 他说,机动焊的推进已经初见成效,截至5月20日,累计完成55万吋径,已超过去年全年的机动焊接量。这项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焊接质量和效率的施工组织模式,也是技术装备创新的成果。 技术装备提升创新:工程建设机器人呼之欲出 十建公司物资装备部部长李静国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两年,公司在技术装备创新上‘全民皆兵’,上至公司领导、项目经理,下到电焊工、仪表工,大家都在动脑筋,想办法。” 以装备代替人工,以电动工具代替手工工具,以自动焊代替手工焊的“三代替”,是该公司锻造的第二把“金刚钻”——技术装备提升创新的动力。 “三代替”目标让十建公司跳出企业看趋势,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境外项目设备管理论坛、国际焊接与切割展览会,并把创新创效的重点锁定在焊接设备及其配套设备的提升。 近两年,十建公司在熔化极气保焊、埋弧焊等管道转动口机动焊技术成熟后,加大与设备生产厂家的联合研发力度,去年,浙江石化、大连恒力、泰州乙烯等项目部在管道固定口轨道式、磁吸式、卡钳式、密封式机动焊焊接工艺的研发中,取得可喜成绩,实现了机动焊从大口径管道到仪表导压管的全覆盖,目前,这些成果均在现场推广应用。 今年3月,十建公司又与丹麦Inrotech公司签订了联合研发自动焊设备意向书。Inrotech公司是丹麦一家机器人焊接公司,主要从事研发、制造先进的焊接装备。联合研发,对自动焊装备升级、市场开发、工程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十建公司在做好设备研发提升的同时,努力为先进的技术装备创造“建功立业”的条件。去年,十建公司转变机制,集中所有创新创效的自动化设备交给两家分公司管理。“专业化引领、专业化管理、专业化服务”的新策略,集中又竞争的管理模式,整合了设备资源,促进了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 受现场条件及专业知识所限,现场的设备管理目前处于事后维修阶段。针对这种情况,十建公司以高空作业平台为切入点,组织6名维修工到生产厂家培训,学习升降平台的工作原理、保养常识和问题解决方法。这一做法正计划用于自动焊机等其它功效提升设备的管理。 物资装备部综合分析国内项目分布和开发情况,形成了以大连、青岛、宁波、湛江、银川等“基地化”区域协调中心,加快区域内材料设备周转,减少了物流成本。同时,还派人到科威特项目轮训,收集境外资源和程序文件,提升国际化管理能力。 装备及其管理的提升,不仅提高了工效,还展现了企业的实力,提升了企业的社会效益和形象。赢得“中高端”市场,又多了一份筹码。 “两化”融合创新:让施工管理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两化”融合创新,是十建公司的第三把“金刚钻”。 该公司信息化管理部部长郝朝阳说:“公司上下‘两化’融合的热情很高。去年,共有36项创新成果参与年底专项评比。这些结合工程建设开发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了部门间的协同管理,驱动了企业的跨越发展。” 十建公司的信息化研发一直根植一线,早年的焊接管理软件、集中办公平台早已成为施工一线的得力助手。近两年,十建公司的信息化开发如雨后春笋,施工一线频频涌现的焊材领用、二维码仓储管理等各种小型管理软件,一度让信息化管理部应接不暇。 为规范信息化研发,在信息化管理部的统一指导下,去年重点对全流程物资设备管理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进质量检查管理、焊材领用发放信息化管理软件、仪表施工工序管理软件等做重点研发。 经过35次版本优化升级,全流程物资设备管理平台实现了对设备和钢结构等物料包数据及普通物料数据的分别管理,十建公司将物资系统迁移云平台,并增添了智能数据分析、平衡台账仪表盘等数据直观展示功能。全流程物资管理系统作为今年重点推广项目,目前正在大连恒力、惠州工程、广东巨正源等10个项目部推广。 今年,十建公司加快了二维码、云计算、移动应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引进,构建并不断完善以项目智能管理平台为核心的项目施工过程管理平台,为企业迈向“中高端”增添新动能。 齐安工程分公司物资装备部副部长赵绍彬说,2019年计划与公司物资装备部共同开发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利用4G+GPS模块的物联网技术,将公司范围内的ERP资产数据库与设备绑定,在手机及电脑客户端实现设备的GPS定位,将操作工、维修工、生产厂家、管理人员维护在同一平台内,保持调遣记录和维护保养记录的连续性,以便统计调遣费及维修费。 创新是十建公司赋予每位员工的使命。2019年职代会,该公司首次隆重表彰了创新先进集体和个人。这是一个信号,更是带领企业迈向“中高端”的冲锋号。 (吴翠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