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9-24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
![]() |
![]() |
石化新闻![]() |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 从手握扫帚到和管钳打交道,胡兰今年的“跨界”力度之大超乎想象。 9月22日,在江汉职工培训中心技能培训室,来自基地服务中心的保洁员胡兰,正在为成为一名合格输气工、走出去外闯市场积极准备。 江汉油田今年成功中标新粤浙管道运维二标段项目,参与培训取证的员工大部分来自公共事业处、基地服务中心、社区事务中心等后勤单位。 经过三个多月的培训、考试、淘汰,学员从最初的77名缩减到59名。“甲方委托了第三方专业机构对中标单位选派人员进行考核,通过最终考核才能确定具体录用人员。”职工培训中心技能培训部负责人彭倩雯介绍说,该项目其他标段的竞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一旦中标,新一轮的培训工作马上启动。 员工动起来,加快走出去,正是江汉油田今年推行“1331”绩效考核体系以后带来的明显变化。 按照新的考核办法,各单位经营业绩主要考核利润指标,超过利润目标的部分,按50%兑现,引导各单位人力资源向价值创造聚焦。今年上半年,油田外闯市场人数达2368人,人均劳效持续增长。 “服务油田战略,不让员工能力素质成为制约外闯市场的瓶颈,今年培训工作重点围绕‘转岗+储备’展开。”油田人力资源处培训科负责人介绍说,为落实“1331”绩效考核体系中有关人员培训储备激励政策,人力资源处在搭建的油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平台中实现了人员培训储备信息的在线申报、审核,并及时将有关数据提报财务部门,纳入单位经营业绩考核。制订了采油气主体工种及油田紧缺工种取证培训合格人员个人激励发放实施细则,明确了奖励标准和发放要求,有效调动了单位和员工的积极性。 为了提高培训针对性,油田一方面积极跟踪外闯市场情况,发挥油田油气主业管理经验丰富的优势做好人员储备培训,先后组织260余名员工参加低渗透油藏开发采油班(站)长、采油操作工和输气工、电工培训,为参与长庆油田、新粤浙管道等项目劳务输出工作提供人力支撑。 另一方面,油田针对一线生产单位结构性缺员矛盾突出,而“四供一业”及其他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以后,相关单位出现潜在富余人员的情况,开展采油气主体工种取证培训,为人员从后勤向一线流动储备力量。今年启动的采油工取证轮训计划培训400人,目前已经开办了2期,培训人员144人。 一名普通输气工,上岗前需要取得输气工证、HSSE证和硫化氢证。而参与此次劳务外输的员工又通过了压力容器、井控、计量、高压电工作业许可等相关专业的培训考核,“每个人都取得了5~6项上岗操作证,一专多能,市场竞争优势更加明显。”培训教师许俊涛说。 到社会市场淘金,需要真本事。为了提高培训质量,油田人力资源处从培训方案和教学计划入手,与职工培训中心、送培单位和用人单位紧密结合,多次修订完善,提升培训针对性。同时加强日常督导考核,推行学员培训考勤和考核成绩与本人效益工资挂钩制度,增强学员学习紧迫感,提高学习积极性。 针对参培人员大多来自后辅单位,没有任何采油主业相关工作经历的特点,人力资源处指导职工培训中心合理调整理论和实操课程比例,增加实操训练项目数量和培训时长,同时安排包括集团公司技能大师张义铁在内的油田技能大拿给员工授课。“我们还与川气东送鄂东管道处联系,根据学员理论考试成绩,分批次到输气场站现场跟班学习,熟悉现场环境,提高实操水平。”技能培训部负责人彭倩雯说,授课老师通过考试酷APP软件,每天督促学员网上答题,把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紧密结合起来,让学员尽快胜任新的岗位要求。 与此同时,油田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盘活人力资源。江汉石油能源公司(原水电分公司)积极做好水电信业务整合、分离移交后人员转岗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工作,为外闯市场提供有力支撑。今年以来,该公司优质完成洛阳石化110kV新发变电站施工,目前在油田外部市场参战人员达到150多人。采服中心今年出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激励细则》,以每派出一个人奖励单位1.2万元的方式,激发专业大队为外部市场项目提供人员支撑的积极性,先后有80名员工通过转岗培训,充实到涪陵采气项目组、彰武项目部、吉林四平采油厂等油田内外部市场,另外有39名员工从门卫、环卫岗位转岗到试油作业、采气、输气、消防战斗员等岗位,外闯市场和创效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今年1至8月份,该中心在油田外部市场揽活创收同比增加31%。 (黄予剑 李亚伟 刘文锦 杨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