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0-29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
![]() |
![]() |
石化新闻![]() |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 地球物理武汉勘查分公司加快转型发展,前9个月新签各类业务合同67个,新业务合同额逾亿元。 10月20日,一架无人机在西北大漠上空盘旋。地球物理武汉勘查分公司承揽西北油田为期3年的无人机巡线项目,到目前累计巡线38万公里。 “油气管线多位于无人区和通信盲区,我们依靠自主研发的无人机油气管线巡检综合预警系统,实现管网智能监控。”操作人员陈德勇说。 作为一家主营传统地震采集业务半个多世纪的老企业,武汉勘查分公司今年加快转型发展,全力扭亏脱困,1—9月新签各类业务合同67个,其中新业务合同额1.09亿元。 深耕市场:从“撒大网”转向“专业化” 陈德勇过去是一名放线工,在武汉勘查分公司,像他这样转岗从事新业务的员工已有150多人。 “过去地震采集项目动辄数百公里,现在几十公里的活儿都抢着干。”该公司市场开发运行部主任陈刚这样描述市场竞争的残酷。 没有市场,何谈生存发展?从测绘地理信息到非地震勘探,从工程物探到管道业务,他们四面出击寻找出路。“刚开始摸着石头过河,急着找活儿干,眉毛胡子一把抓。有的项目看起来热热闹闹,最后一算账是竹篮打水。”武汉勘查分公司负责人说。 全面撒网不如重点培养。该公司收缩业务链条,聚焦关联技术培育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无人机航测高清影像服务地震勘探设计、叠前深度偏移处理、1000米以内超深层溶洞探测、微地震监测处理解释、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等技术,集中精力把优势业务做成稳定、可持续业务。 其中,微地震监测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无人机巡线等特色业务已获得3年稳定工作量。前不久,该公司承担的首个叠前深度偏移处理项目“南江西地区二维地震资料叠前深度偏移处理”项目通过甲方评审验收,进一步拓展了处理市场。 此外,该公司先后中标塔河炼化、润滑油等公司的场地环境调查与评估项目13个,完成工作量4000万元。 集智攻关:从“流汗型”转向“智慧型” “采集到这样高品质的水下30米地质资料,极为罕见。”在武汉勘查分公司承揽的华南某管道定向钻穿越河流地质勘查项目评审验收时,中国第13次南极科考队成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雷达专家邓世坤教授对项目给予高度评价。 在定向钻穿越施工中,常因地下溶洞、裂隙和破碎带等地质情况影响导致穿越失败。由于水体屏蔽和衰减作用,运用传统电法勘探手段难以准确掌握地下情况。该公司研发水上地质雷达和高密度电法综合物探技术联合施工,如同为定向钻穿越戴上“透视镜”。 培育独步市场的王牌技术,是制胜的关键。过去传统物探市场劳动密集,具有高附加值的技术服务收入占比少。近年来,武汉勘查分公司加大与国内科研单位和院校的合作力度,与国内知名石油技术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聘请国家“863”专家库专家为顾问,集智攻关,不断丰富和完善技术系列,努力培育核心竞争力。 通过掌握运用美国Nanoseis软件进行井中、地面微地震监测处理解释,该公司成为集团公司首家可提供微地震监测资料采集和处理解释一体化服务的单位。1000米以内超深层溶洞探测技术全面覆盖西南页岩气浅表层调查市场,且成功应用于城市地下空间勘探市场。前不久,该公司从11家投标单位中脱颖而出,中标中国地质科学院“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调查评价与勘查示范大地电磁测量”项目,继承揽惠州地热项目、雄安地热项目后,再次承揽国家级重点新能源开发项目。 深化改革:从“派活儿干”转向“抢活儿干” 在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武汉勘查分公司承揽的“准噶尔南缘四棵树凹陷三维钻井”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中。 “过去钻井都是外包,现在都是自己干。”该公司钻井工程中心主任赵旭表示,自打实施承包经营、全成本考核后,工资要靠自己挣,设备资产要保值增值,压力前所未有。围绕降本减费,“分包服务也是市场”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今年,武汉勘查分公司牢固树立“一切成本皆可控”的经营理念,加大人工成本、停待成本、外包费用、机构运行费用的挖潜力度,全力推动组织结构、人员结构、业务结构的优化调整。其中,通过建立资源共享平台,盘活车辆运输、维修和涉爆业务员工160人。 以地震钻井业务为试点,该公司积极推行班组承包、联合承包、单机承包等多种承包方式,在法律和规章制度允许的范围内简政放权,给予各承包经营主体人才引进、资金保障、零星物资采购、内部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同时,该公司调整薪酬分配管理办法,向创效单位、创效项目和创效人员倾斜,树立鲜明的效益导向。改革调整后,公司机关及直属单位人员由193人压减到88人,减幅54%;主营业务用工总量544人,较调整前优化41%。 “过去员工等活儿干,现在都争分夺秒抢活儿干。”赵旭说,承包经营让大家得到实惠,干劲更足。截至目前,他们完成项目12个,在建项目3个,累计地震钻井5.7万口,利润同比增长5%。 (黄予剑 唐仲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