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行业  人物  企业  生活  English 
 
 
  石化要闻  |  国际  |  海外  |  人物  |  观察  |  图片
高层动态  |  国内  |  责任  |  言论  |  专题  |  视频
     
 
   您的位置: 新闻频道 >>> 石化要闻
 

上海石化热收缩膜聚酯成市场新宠

2019-12-25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石化新闻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 许多消费者都知道饮料瓶底部的三角标识是瓶身材料的“身份”,但鲜有人在意饮料瓶上的薄膜标签是什么材料。尽管在整个商品用料中占比小,但在巨大的饮料瓶消费量及其他日用品包装消费拉动下,这一小片薄膜自成“江湖”。

聚酯(PET)是商品标签膜的重要环保原料。聚酯热收缩膜可用于多行业包装领域,其中标签是其最主要应用领域。上海石化与用户一起,用了6年时间,从研发到生产,从国内应用到走出国门,一步一步将热收缩膜用聚酯推向市场。1至11月,上海石化热收缩膜用聚酯销量超过5000吨,预计全年比上年增长9.4%,保持良好的产销状态。

聚酯标签膜逐渐起步

热收缩膜标签作为塑料标签的一个重要分支,可印刷精美、靓丽的彩色图案,及实现360度的装饰,收到良好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商品销售。

我国热收缩标签膜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热收缩标签膜市场消费总量在28万吨/年左右,种类主要有PVC(聚氯乙烯)、OPS(定向聚苯乙烯)和PET(聚酯)。其中,聚氯乙烯热收缩膜目前应用最广泛,占比在90%以上。

与聚氯乙烯收缩膜相比,OPS收缩膜的环保性优良,但对温度比较敏感,常规存储条件下,其收缩性较高,需要低温储运,否则易收缩、变性,导致失效。这一类膜的韧性偏差,易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裂标问题,因此市场占有率不高。

自2014年以来,聚酯热收缩标签膜经历快速发展,目前年产能超过10万吨,但由于价格及使用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市场占比在6%~8%,即1.7万~2.3万吨,加上出口的部分产品,目前市场年产量及销量为2万~3万吨。

环保效益驱动聚酯标签膜

聚氯乙烯热收缩标签膜的成本低、透明度好、收缩率适中,一般在40%~60%,对热源要求高,但是由于聚氯乙烯和瓶身用聚酯的密度接近,回收时不易用简便的浮选方式分开,存在回收难的问题。

目前垃圾处理主要分为焚烧和填埋,聚氯乙烯燃烧时还会有氯化氢酸性物质产生,腐蚀焚烧炉,并可能产生二噁英气体,不利于环保。在欧洲和日本等一些国家和地区禁止或限制使用该类热收缩膜。2010年,工信部将“用聚氯乙烯生产接触饮料和食品的包装”列入淘汰类产品;2014年,生态环境部(原环保部)在《环境保护综合名录》中将聚氯乙烯列为高污染和高环境风险产品。

聚酯热收缩膜在常温下稳定,加热时收缩,并且是在一个方向上发生70%以上的热收缩。该薄膜贴体透明,容易印刷展示商品形象;紧束包装物,防散性好;防雨、防潮、防霉。

更重要的是,聚酯热收缩膜与饮料瓶身的材质一致,可以与瓶身一起回收,省去分离环节。在当前全国逐渐推行垃圾分类回收的大背景下,作为环境友好材料,聚酯热收缩标签膜的发展是大势所趋。

(胡拥军 金正保)


延伸阅读
 
 
<返回频道首页>
 
 
   石化要闻
· 管道公司智能化管线管理系统环保管理模块上线运行
· 销售华南湛茂管道与湛北管道顺利连通
· 浙江石油微信号粉丝突破1500万
· 巴陵石化表彰18个优秀党风廉政责任区
· 陈俊武院士与洛阳团员青年座谈交流
· SINOPEC润滑油越南拓展车用油市场
· 茂名石化获评“广东省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建 ...
· “广州石化阳光供应”微信公众号正式投用
   图片新闻
华东石油局:超前谋划 迈好新年产量第一步 黔西南石油汽服销售同比增幅224%
提质增效 打好市场攻坚战 运行部建了座“班组安全岛”
   高层动态
· 戴厚良会见常州市委书记
· 马永生到南开大学讲授国企公开课
· 喻宝才赴岳普湖县开展精准扶贫调研
· 蒋亮平赴山西石油调研
   行业·国际
· 欧佩克或将考虑放宽石油产量限制
· 科威特与沙特达成产量协议 石油价格下跌
· 俄罗斯和乌克兰同意向欧盟输送天然气
· 澳大利亚今年LNG出口量或将超过卡塔尔
· 英国可再生能源发电份额首次超过天然气
· LNG和深水石油项目明年或因油服瓶颈延误
· 斯塔布鲁克和桑托斯将日增产250万桶
· 印度对石油燃料需求增速将降至6年来低点
   行业·国内
· 我国促进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
· 长庆油田今年天然气产量超400亿立方米
· 中国石油石化氢能源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 国内成品油价格不作调整
· 中国首个海上大型深水自营气田开钻
· 中国能源消费连续10年世界第一
· 中国能源结构转变让全球受益
· 【前瞻】中国页岩油开发潜力巨大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