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1-07 来源:中国石化报 |
![]() |
![]() |
石化新闻![]() |
特稿·我们的2019 ② 唱响新时代“我为祖国献石油”奋进之歌 2019 年,中国石化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积极布局并推进新能源发展,为我国提高油气自给能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本报记者 刘江波 吹响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七年行动计划的号角,掀起油气增储上产的热潮;地热混改公司在雄安新区揭牌成立,地热业务愈发壮大;中国石化与法液空签署合作备忘录,氢能业务发展迈出新步伐……从传统的油气资源到新能源,中国石化正在构建一幅更加科学多元的能源供应图景。 2019年,中国石化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强化政治担当,传承石油精神、弘扬石化传统,加大油气勘探开发投入,加大高质量勘探和效益开发力度,加快稳油增气降本,超额完成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七年行动计划开局之年目标任务;积极推进氢能、地热等新能源发展,为我国提高油气自给能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加大油气勘探力度,实现油气探明储量大幅增长 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油气安全是能源安全的重中之重。中国石化始终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为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和使命担当。集团公司党组多次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并就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一系列部署。 2019年以来,中国石化加大油气勘探投入,风险勘探投入比上年增加两倍,取得一个大突破、4个重要突破、10个新突破、15个商业发现、5个好苗头的丰硕成果,落实2个亿吨级石油增储阵地和6个千亿立方米级天然气增储阵地,形成4个超千万吨石油整装探明储量区、4个超300亿立方米天然气探明储量区,全年新增石油探明储量、天然气探明储量比上年分别增长24%、70%,超额完成年度油气探明储量任务,实现七年行动计划良好开局。 页岩气勘探走出涪陵,在四川盆地深层和常压页岩气勘探上取得重大突破。綦江东溪构造深层页岩气勘探的突破,有望推动川东南深层近万亿立方米资源规模页岩气实现商业开发,对我国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具有示范引领意义。南川常压页岩气勘探取得重大商业发现。 石油勘探捷报频传。塔里木盆地顺北三区油气勘探取得重要突破,开辟了顺北油气田第二个百万吨产建阵地;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深层石油勘探取得重要突破,拓展了东部富油凹陷勘探空间;准噶尔盆地中部永进石油勘探取得重要商业发现,开辟了规模增储建产新阵地;苏北盆地阜宁组岩性油藏勘探取得重要突破。 常规天然气勘探取得一批好成果。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富县古生界天然气立体勘探取得重要突破,展现南部天然气多层系立体勘探的良好潜力;北部东胜气田探明储量超千亿立方米。四川盆地崇州须三段致密气勘探取得重要突破,开辟了增储建产新领域。松辽盆地深层致密气勘探取得重要突破,打破了松南地区埋深4000米以下无有效储层的禁锢。 加大稳油增气降本力度,超计划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2019年,中国石化对七年行动计划进行细化,研究制定了稳油增气降本实施方案,聚焦增加经济可采储量和低成本发展,狠抓方案落实,加快运行节奏,加强产销协调,超计划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原油生产实现稳中有增。持续加强滚动勘探与油藏评价,加快推进顺北、准噶尔盆地、济阳坳陷、溱潼西斜坡等重点区带产能建设,加强低品位储量地质工程一体化攻关,全年新建产能比上年增加21.8万吨。狠抓老油田精细油藏描述,加大稳产基础投入,加强水驱油藏精细开发,加强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综合治理,推进非均相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示范工程,加强注采输系统优化简化,自然递减率保持稳定。全年生产原油超计划7万吨,比上年增加6.4万吨。 天然气产销量再创历史新高。加快涪陵二期、威荣和南川页岩气建产,抓好川西、东胜、河坝等常规气建产,在国内率先推进涪陵页岩气田老区立体开发调整,持续抓好普光、元坝、大牛地等主力气田稳产,全年新建产能比上年增加21.1亿立方米,生产天然气超计划9亿立方米。坚持经营好每一立方米气,加强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重点储运设施建设和投产,全力做好采暖季天然气保供,全年销售天然气超计划3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75亿立方米,增长19.5%。 成本管控见到新成效。加强业财融合,推进SEC经济可采储量目标管理体系建设,实施单位投资新增经济可采储量考核,严格重点费用管控,强化亏损企业治理,加强资金统筹运作和资产分类评价管理,加大闲置资产调剂力度,加强增收增效、优化增效、降本增效,实现油气单位完全成本持续下降。 深化改革迈出新步伐。积极适应国家油气体制改革,与中国石油、中国海油等兄弟企业开展联合攻关研究,共同推进油气增储增产增效;率先在国内探索开展储量价值化试点,扩大难动用储量合作开发规模,扎实推进内部流转矿权区块勘探开发,促进了储量快探明、产能快建设、油气快上产。 关键技术攻关应用取得新进步。创新形成薄储层超稠油高效开发关键技术,高温高压MWD定向测井仪研发取得新进展并在顺北工区成功应用,复杂山前带地震一体化攻关和干热岩工程技术取得积极进展,常压页岩气低成本开发和深层页岩气压裂工艺实现阶段攻关目标,为油气增储上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加大新能源发展力度,构建多元供应体系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技术的发展,能源供应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党的十九大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强调要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中国石化积极布局,新能源版图轮廓渐显。 2019年是中国石化发展氢能的重要一年。当年7月1日,国内首座油氢合建站——中国石化佛山樟坑油氢合建站建成。在中法两国元首的见证下,中国石化与法液空签署合作备忘录,探讨加强氢能领域合作。 同时,中国石化拟成立氢能公司,致力于氢能技术研发及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引入国际领先的氢能企业作为战略投资者,联合打造氢能产业链和氢能经济生态圈。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石化是上中下游一体化的能源化工公司,年氢气产量超过300万吨,在氢气生产储运方面经验丰富。同时,中国石化在全国各地拥有超过3万座加油站,经过一定的改造升级,可以从加油站平滑过渡到油氢混合站,这是一项不可比拟的巨大优势。2019年11月18日,中国石化两座油氢混合站在上海投运,两座站都是在原来加油站的基础上升级改造而成。 除了布局氢能销售终端,作为中国石化的战略投资平台,中国石化资本公司战略参股国内氢能企业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发力氢燃料电池。中国石化在2018年加入国际氢能委员会,成为唯一加入该组织的中国油气公司。 相比崭露头角的氢能发展,中国石化在地热能发展方面已成气候。 目前,中国石化坚持以雄县模式为引领,积极支持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重点围绕“2+26”城市,推动地热城建设。地热业务已辐射河北、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湖北、天津等13个省区市,供暖能力近5700万平方米,年可替代标煤16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98万吨。预计到2023年,整体实现地热供暖能力1亿平方米。同时,中国石化积极探索光伏、生物质等新能源,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构建多元能源保障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