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7-27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
![]() |
![]() |
石化新闻![]() |
■田夫 一周少加2吨催化剂,节省18万元,而产品质量保持稳定。镇海炼化渣油加氢装置最近进行的这一生产改进,回答了一个问题: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能否保证质量?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古人遇到的这一难题,如今也发生在企业面前。产品质量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质量是建立在一定成本基础上的,没有必要的成本消耗,就保证不了质量。就拿催化剂来说,其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因在反应中逐渐失去活性,为保证产品质量,就要经常置换催化剂。这项成本能不能降低?有人会认为这就如同“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是不可能的事。但事在人为,保质量与降成本并不是截然对立,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兼顾的,让鱼和熊掌俱为我所得,马儿跑得快又能少吃草。镇海炼化就做了这样的工作。他们在催化剂活性和产品质量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点,最终通过优化系统操作,制定新的催化剂置换方案,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了成本。看来,对石化企业来说,优化生产操作,是兼顾保质量和降成本的有效途径。 企业生产,就是要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效益最大化,保证产品高质量。降成本与高质量并不冲突,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降成本必须是在符合质量第一前提下的成本管理,提高质量也要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认真掌握生产规律,积极采用精细化管理,优化生产方式,这样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