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8-26 | 来源: 中国石化报 |
![]() |
![]() |
石化新闻![]() |
杨晓丹 “这是今年刚买的洗衣机,自从去年种了杞柳,我们都挣上钱了。”天津市蓟州区下仓镇李四后村村民白秀红脸上难掩笑容。 三年前,李四后村基础设施还十分薄弱,全村总共203户600余人,集体经营性收入几乎为零。2017年8月起,天津石化与李四后村结为三年的帮扶关系,并派出原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章林驻村开展具体工作。 刚进村时的一次党员会后,村里84岁的老党员于忠拉着章林的手说:“章部长,咱们村曾是革命村,但你看现在的样子。你是市里派来的干部,我们信得过,拜托您多费心啊!”从此,章林每天得空就去村民家坐坐,还随身携带本子记下村民诉求:下雨天村里土路段积水严重,老人孩子进出不便;东边进村的路太狭窄,错车困难;村集体没有产业创收无门。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李四后村的党群服务中心、道路硬化亮化、进村道路拓宽、健身广场等工程相继完工,村民们的精气神也越来越好,但村里的产业发展尚未寻得出路。 章林注意到下仓镇的马营村有家工艺公司,他们主要用柳条编织柳帘等产品,每年需要从山东购进大量柳条。章林向镇党委领导咨询此事,得到的答复是天津石化想带领李四后村试种柳条,作为帮扶产业项目值得探索,镇政府会帮助解决困难的。他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2018年末,章林和村书记仇宝禄去杞柳最大的种植基地——山东省鱼台县调研取经。三天的调研令他们信心大增。一亩杞柳比同面积玉米小麦等作物至少可增收800元,而且杞柳抵抗冰雹等自然灾害能力很强,可放心推广种植。他们决定试种200亩杞柳,对种植户进行系统培训,并顺利与马营村的工艺公司签订了5年的柳条收购合同,李四后村的杞柳种植产业驶入快车道。 如今的李四后村,“三美四全五均等”73项具体帮扶考核指标全部达标,杞柳产业的发展也帮助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如今这生活就像放了糖,有滋有味!”白秀红笑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