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行业  人物  企业  生活  English 
 
 
  石化要闻  |  国际  |  海外  |  人物  |  观察  |  图片
高层动态  |  国内  |  责任  |  言论  |  专题  |  视频
     
 
   您的位置: 新闻频道 >>> 石化要闻
 

华北油气“水井”变气井增气1800万方

2020-10-20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石化新闻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 “这口2018年完井的水平井,因为产水量大,一天也没生产,应用‘同井采注’技术救活了这口气井,目前日产气达到1.5万立方米。”提起东胜气田J58P40H这口井,华北油气分公司采气二厂厂长唐万举很激动。

  自2019年下半年,他们通过运用“同井采注”技术,救活了29口类似J58P40H井不能正常生产的气井,累计增气约1800余万立方米,不但救活高含水气井,大幅度降低地层水处理成本,还可以使高含水气藏得以动用。

  东胜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是典型的致密低渗普遍含水气田。新井投产初期,在地层压力充足时,天然气有足够能量把水携带出来,但随着地层能量逐步降低,天然气被地层水压制,气就出不来。还有一部分含水量的大气井,投产初期就被淹死了,无法正常生产。

  近年来,针对气田不同生产阶段和产水量不等,华北采气二厂探索试验了泡排采气、液氮气举、负压采气等多种工艺技术,遗憾的是,东胜气田高含水气井约占15%左右,个别高产水气井,即使维持生产,日产水量达到80方以上。拉运处理费用加大,得不偿失。然而水不能排出,气田开发就不会产生效益。

  2019年以前,在气田地面管输系统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地层产出水要拉运到100公里之外的大牛地气田处理,仅运输费要花费数千万元,一旦遇上大雪等严寒极端天气,道路遇阻,安全风险加剧。采出水无法拉运,环保风险增加,成为制约气田效益开发的瓶颈。

  为破解这一难题,2019年,华北油气分公司践行“问题导向”,自主创新运用“同井采注”新技术,加快现场试验。这项技术原理是在高含水气井内,下入电潜泵等组成的仪器组,在井内实现气、液分离,天然气从井筒释放出来,让地层水返回地层,可救活水淹导致的关停井。目前这套井下仪器经过了6次改进完善,性能更加稳定可靠,并申请了国家专利。

  东胜气田J58P17H井,初期日处理产出水50方,因水量大,形成较高的运输、处理费用,通过实施“同井采注”工艺,日产气1.3万立方米,让采出水返回地层,大幅度降低了处理拉运费用,规避了环保风险。

  “更重要的意义是,通过这项技术的运用,不仅救活‘水淹井’,还可以盘活高含水气藏,为企业寻找到新的资源接替阵地。” 华北油气分公司工程技术人员介绍。

  如定北区块一直因为高含水,无法实现效益开发。在该区块试验两口井成功后,将成为华北油气分公司新的资源接替阵地,600亿立方米的储量可以得到动用。

  “同井采注”技术试验成功后,华北油气分公司加快了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目前在大牛地气田选定6口井进行试验,其中一口井已经试验成功,日释放产量1万立方米。(记者 马献珍 通讯员 仝 玲)


延伸阅读
 
 
<返回频道首页>
 
 
   石化要闻
· 长岭炼化实现环保数据全覆盖实时监测
· 东胜气田杭深1井刷新工区最深直井记录
· 仪化余热发电项目获江苏绿色化改造资金奖励
· 中韩石化关口前移夯实环保底线
· 炼油销售与中国长江航运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 化销华中合成树脂自营销量创历史新高
· 天津石化辛烯共聚新品实现100%替代
· 茂名石化干部员工立足岗位践行石油精神石化传统
   图片新闻
西北油田:寻找塔里木盆地“造血干细胞” 河南石油:推广零接触无感加油,让出行安全便捷
华东石油局冬防保温工作有序推进 全力攻坚创效 油气生产节节高
   高层动态
· 张玉卓到炼化工程集团调研
· 张玉卓拜会福建省委书记于伟国省长王宁
· 张玉卓与彭华岗就履行央企责任进行交流
· 马永生到国勘公司调研
   行业·国际
· 高于预期的原油库存推高了油价
· IEA称今年第四季度全球炼油产量将增加
· 2021年俄罗斯石油公司将进一步削减钻井数量
· 美国墨西哥湾30%的产能仍处于闲置状态
· 卡塔尔将增加对英国LNG的出口
· 壳牌:年底Prelude FLNG无法重启
· EIA:11月美国页岩油日产量下降至769万桶
· 沙特阿美预计全球石油市场2022年前将趋紧
   行业·国内
· 能源绿色转型加快 清洁能源发展跨越重大关口
· 引导海洋产业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接
· 动力电池产业迎来发展机遇期
· 新疆油田玛18区块累计产油破200万吨
· 10月下旬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或上调
· 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通过鉴定
· bp中国区总裁: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加速转型
· 托马斯·维梅尔谈能源贸易:转型应对气候挑战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