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10-21 |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
![]() |
![]() |
石化新闻![]() |
记者 符慧 张绪东 通讯员 张丽 孙宗奎 1985年,岳西被列为首批国家重点贫困县时,全县绝对贫困人口24.7万人,占当时全县总人口的七成。 30年来,中国石化的14批15名扶贫干部先后来到这里,在岳西的青山绿水间,因地制宜开展帮扶,带动当地群众种植桑枝木耳、开办种养专业合作社、发展茶园、建蔬菜基地……通过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帮助当地群众实现了致富山水间的梦想。 尤其是2016年以来,中国石化投入3000多万元精准立项扶贫,在冶溪、店前、毛尖山等乡镇实施工厂化养蚕、夏秋茶厂建设、田园趣味基地、桑枝食用菌及生物质颗粒等产业帮扶项目22个,建成产业发展基地12个。 2018年6月,岳西县正式退出国家重点贫困县的行列,成为安徽省首个摘帽的国家级重点贫困县。 采桑绿水边 9月,秧开五枝,蚕长三眠,岳西养蚕户进入了最忙的时候。这一起源于3000多年前的古老劳作仍然在今天为人们带来财富,只是沧海桑田,形式已大不同。 如今的岳西,种桑养蚕的传统产业发展壮大,废弃的桑枝栽培木耳,采摘木耳后的菌棒可产出生物质颗粒,实现绿色循环经济。 取桑叶后废弃的桑枝中含粗蛋白、纤维素、木质素等,是生产黑木耳的上等原料。中国石化成立思远、思民公司,借助安徽农科院科研力量,投资建设桑枝木耳生产基地。2019年,思民公司年产菌包150万袋,产值1000万元。生产用工60%以上为当地贫困户,覆盖200余贫困户、500余农民。 取木耳后的废弃菌棒怎么办?中国石化扶贫干部、百步村第一书记周辉带领村干部5次到济南等地考察生物质颗粒燃料市场和设备,向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咨询政策,最终确定上马生物质燃料颗粒项目,成立百步寸金公司,主要利用采摘后菌棒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年产值550~1100万元。 经过近5年的发展,思远、思民两家公司已建成两个示范产业园、10个大棚生产基地,年产值超2000万元。 “把扶贫致富建在产业链上,让产业链成为带不走的扶贫队。”周辉的小梦想成为现实。 致富山水间 地处大别山腹地、皖西南边陲,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岳西森林覆盖率达76%。 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响肠镇新浒村山水间种养专业合作社便坐落在这高山流水间,拥有2000平方米蔬菜育苗连栋大棚、黄金芽茶园310亩。 由于地处山区,新浒村人均只有3分地。中国石化从2015年起,累计投入180万元,依托安徽省农科院技术力量,新建蔬菜种植大棚、扩建黄金芽茶园。村民有了工作岗位,还可以用土地入股合作社,年底享受分红。 山水间种养专业合作社的业务不断拓展,彻底把深山少地的劣势转化为生态环保的优势。“水是山泉水,吃的是生态食。我们塘里的鱼吃起来,鱼肉就像豆腐花一样嫩。别人卖六、七元一斤的时候,我们能卖十元一斤。”在合作社承担养鱼任务的脱贫户胡发文说。 岳西县的百姓翻开生活新篇章,甚至有了余力帮助别人。 今年2月5日山水间种养专业合作社人员将自己种植的2100斤蔬菜送到镇政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疫情面前,作为一名党员,我想将自家合作社种植的蔬菜捐赠给需要的人。”负责人王世遐说。 采茶正当时 一场小雨过后,巍岭村夏秋茶园里的一垄垄茶树如翻滚的绿浪,茶叶青翠欲滴。 巍岭村山多地少、海拔高,种植水稻等传统大宗作物效益低,但适宜种植茶叶。如何将当地茶叶产业做强?中国石化扶贫挂职干部、岳西县副县长艾中华与当地农业局、茶叶局等相关人员一同到北京拜访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交流学习。 2019年3月,中国石化精准立项,投入90万元新建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实现总产值130万元,带动38个贫困户和村集体增收14万元。 当年立项生产、当年见效。2019年9月,贫困户王传丰领了第一次分红。“我领到1000多元,明后年还有。家里茶叶地全部流转给合作社后,每年还有3000元收入。”近70岁的他脸上乐开了花。 “我们做产业扶贫,不是单纯地把资金引进来,更多地是要落点到人才来选项立项,并且把理念植根到地方。只有过程、人力、财务、仓储等标准化管理理念都到位,才能真正做实做优做强产业;只有产业做强了,才能真正引入人才;只有引入人才,才能真正让当地经济社会扎实稳步发展。”艾中华用3个“只有”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