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行业  人物  企业  生活  English 
 
 
  石化要闻  |  国际  |  海外  |  人物  |  观察  |  图片
高层动态  |  国内  |  责任  |  言论  |  专题  |  视频
     
 
   您的位置: 新闻频道 >>> 石化要闻
 

从“窄缝”中牵出大气龙

2021-01-12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石化新闻

  2020年,西南油气分公司中江气田年产气量达10.64亿立方米,再度突破10亿立方米大关,曾被贴上“效益开发禁区”标签的中江气田,在沉寂了十余年后,一跃成为川西中浅层第一大气田,华丽转身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

  “河道砂精细刻画及储层精准预测是基础,高产富集模式是核心,针对性开发技术政策是关键,配套的工程工艺技术是保障”,西南油气分公司开发专家刘成川一语道破谜底。

  精雕细琢识别“甜点区”

  “横看像细面条一样散乱无序,竖向像缠绕的毛线球”,面对中江气田沙溪庙组气藏河道砂体“窄”、厚度“薄”等问题,西南油气分公司科研人员用工匠精神“精雕细琢”,下足了“绣花”功夫。

  他们不断解放思想,加强地质与地球物理、气藏地质与气藏工程等深度融合,寻找到破解“窄”“薄”河道储层预测的撒手锏——精细随钻反演,形成了“窄”河道致密砂岩气藏多域多属性河道精细刻画及储层预测技术,成功将砂体的有效厚度识别能力从10米提升至5米,实现了复合相位内叠置河道3-4期的期次精细刻画,就如同给地下做高精度的CT一样,让复杂的多层叠置河道分层分区展现出来。

  “气藏描述的精度越高,对地下‘看’得越清楚,措施就会精准有效,找到的气就越多。”勘探开发研究院油气藏评价研究所所长说道。在精准破解地下“薄”“窄”河道找不到的难题之余,该项技术也一举斩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就跟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中江气田地下“薄”“窄”的高产河道也有着说不清的难题,它们像南方的年味香肠,呈藕节式分布,同一条河道砂内由于物性差异形成了多段的物性封堵,这对气藏地质的认识提出了更高要求。

  西南油气分公司进一步开展气藏精细描述,精细解剖每个气层、每条河道、每口井,不断深入认识“薄”“窄”高产河道“多重性格”,开创性建立了复杂“窄”河道致密砂岩气藏“深源浅聚、断砂疏导、多期河道、差异成藏、构造活化、调整富集、甜点富气、物性控产”富集模式,明确了气藏高产富集模式。

  在这一认识指导下,他们精准识别“甜点区”,十三五期间,部署实施评价井46口,成功率85%,单井平均无阻流量8万立方米,建成6层17条高产河道。

  抓住立体高效开发“金钥匙”

  中江气田位于川西经济发达的城市群周边,地面人口稠密、土地资源紧缺,面临着地面井场优选困难,建井成本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统筹地面地下条件,形成针对性开发技术政策,成为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

  该公司基于对中江气田地下河道砂形态、物性、叠置程度深入认识,创新提出地上地下一体化的“一场多井、一井多层”立体部署思路,形成了致密砂岩气藏多层系多井型立体高效开发技术。他们针对不同河道及同一河道不同部位的物性条件差异选择直井和水平井,在江沙33-19HF井场部署3口定向井和3口水平井,平均钻井周期比邻井缩短近11天,实现评价建产节奏加快和大幅降本的双赢。

  “就跟医生打针到静脉血管一样,中江气田“薄”“窄”河道提出的要求是打进毛细血管。”勘探开发研究院科研人员王荐表示。

  为了确保3000米地下水平井钻井轨迹精确控制,西南油气分公司还创新建立了深度域水平井轨迹精确控制技术,实现水平段储层深度预测误差小于5米,有效薄层高效开发需求,取得60口水平井平均砂体钻遇率96%,储层钻遇率90%的好成绩。

  “新招”筑牢效益开发屏障

  地质认识再好,还要靠工程工艺技术来实现。

  西南油气分公司科技攻关步伐不停,工程工艺技术优化实现“三级跳”。牢牢抓住油气藏增产“牛鼻子”,针对储层物性差异大的“窄”河道砂,持续开展水平井优化技术,单井产能提高50%,储量动用程度提高30%,实现高产稳产;同时,加大压裂改造力度,自主研发井下全通径无级滑套系统技术,实现精细分段加砂压裂,更强的分段能力有利于解决难动用储量动用问题。

  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江气田江沙33-42井已经保持高产稳产247天。2020年,西南油气分公司在该井采用大排量全通径一体化建井技术,目前日产气稳定在4万立方米以上,累计产气超1000万立方米。

  这一年,西南油气分公司科技创新能力再次提档升级,自主研发的一体化建井技术,打破传统井身结构设计思维,固井后直接转入压裂环节,完井工序及物资整体缩减,压裂改造连续作业,实现致密河道砂岩难动用储量有效开采。

  “十三五”期间,中江气田落实商业开发储量462亿立方米,新增动用储量329亿立方米,累计新建年产能11.37亿立方米,累计产气量达44.3亿立方米。

  (杨婧 邓美洲 牛娜)


延伸阅读
 
 
<返回频道首页>
 
 
   石化要闻
· 石化机械特种车辆排放升级国六
· 化销华北多方协同保供应战疫情
· 润滑油华中分公司乘胜决战“开门红”
· 十建公司:夯实安全基础 提升安全文化
· 新疆石油深入学习贯彻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
· 长岭炼化两大环保项目中交
· 广西石油举办迎春技术大练兵暨服务竞赛决赛
· 燕山石化乙烯生产创10年来最好水平
   图片新闻
应对寒潮海冰确保安全生产 海洋采油厂积极应对寒潮保障原油生产
深入寒潮冰凌现场出实招 西北油田智能化应急让救援更科学高效
   高层动态
· 张玉卓拜会河北省委书记王东峰省长许勤
· 张玉卓会见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陈刚
· 马永生会见青海省海西州委书记
· 赵东会见美国麦肯锡公司客人
   行业·国际
· 上周美国原油库存大幅下降 2020年燃料需求下滑
· 世界最大浮式太阳能发电项目将于2022年后启动
· 去年第四季度油气生产商之间的并购交易达到新高
· 美国页岩产业再次繁荣需要更多时间
· 加拿大油砂产量创历史新高
· 埃及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激增13%
· 俄罗斯将在2至3月间将日增产13万桶
· 印度石油公司购买其第一批伊拉克巴士拉中质油
   行业·国内
· 马政:中俄氢能经济合作潜力
· “十四五”智慧能源产业 将成重要经济增长点
· 天然气发展空间还很大
· “王炸级”寒潮来袭 中国为民众守护温暖
· 青海油田成功钻探水平段最长水平井
· 在极寒中“为国加油”:探访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
· 青海油田环保处理油泥砂 日处理量增2.5倍以上
· 青海新能源装机占比超六成
 
 
 
 报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96322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42号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北京维京律师事务所 孙连钟律师 高天玉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