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1-22 来源:中国石化报 |
![]() |
![]() |
石化新闻![]() |
田明:功成名就不是终点 朱 俊 周执宝 冬至过后,东北迎来一年中最冷的时段。茫茫雪原上,难见劳作的人们,只有一串深达30厘米的脚印一路来到北213-21井,江苏油田的技能大师田明和技术服务部的员工依然在坚守。 “最近气温还稍微回升了一点,前几天更冷。”田明从连续油管车肚下钻出来,拍了拍身上的积雪,用热水袋敷了敷冻僵的双手,又戴上手套猫了进去。 55岁的田明可以说是功成名就——30多年来,他先后完成92项革新成果,登上过国家科技进步奖领奖台,获得过全国劳模、全国最美职工、江苏省时代楷模等诸多荣誉称号。 但田明没有就此心满意足,始终在技术攻关的道路上不懈前进。他把攻关方向对准世界先进、国内领先的连续油管配套系列技术研发上,两年时间里,先后研发20多项配套工具,打造了江苏油田独有的石油工程特色技术,为闯市场奠定基础。 近几年,田明一直带领技术团队东征西战、开拓市场,见识过海南的烈日,搏击过东北的严寒,被大漠的风沙眯过眼,行程累计超过6万公里,足迹遍布数个省十几个市县。 2016年,长深平3井发生井下故障,急需解卡抢修。这是一口向松原市供气的主力气井,若不及时修复,200多万松原市居民将面临断气风险。吉林油田领导心急如焚,打电话向田明求援。刚从东北回家的田明,还没来得及看望父母就又只身返回。12月的松原大地滴水成冰,田明冒着刺骨的寒风,指导施工人员经过15个日夜的苦战,让这口井起死回生。 在一次次征战中,江苏油田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品牌打响了,田明却因为长期奔波和野外劳作苍老了许多。“田明,你功成名就,该享享清福了,别这么拼了。”面对别人的劝说,田明总是说:“是企业培养了我,现在企业需要,我理应冲在前面。” “要不是疫情影响,他早到项目上去了。”提起田明,妻子钟卫红无奈又心疼,“老田除了过年能在家待上十来天,平常都在外跑。年轻时候不顾家就算了,这把子年纪还在外面奔,真担心他身体吃不消。” 妻子的“唠叨”没有让田明停下脚步。去年3月,疫情稍稍趋稳,田明便带着技术团队辗转1800多公里,来到冰天雪地的东北。一到现场,他就想不起其他事了,晚上回到宿舍,徒弟们发现田明走路一瘸一拐,帮他脱掉鞋子才发现,他的脚已经被冻得肿了一大圈。 这几年,油价低位徘徊,石油工程市场竞争如火如荼。田明他们揽到的活儿,大多技术风险很大,对于他的团队来说都是“第一次”,万一失败了,田明多年的好名声就完了。“我个人声誉是小,关键是人家给的活儿不接,市场的路就可能被堵死。”田明更在意的是如何能赢得客户信任,在市场上稳稳立足。 去年,甲方单位在北213-9H井施工中,长达9.5米的射孔枪落入井筒,需要紧急打捞。他又一次面临“第一次”的挑战。连续油管作业一旦开工就必须连轴转,田明通宵达旦蹲守井场,渴了就喝一口矿泉水,饿了就啃一口面包,片刻不敢离开。3天3夜的坚守换回了胜利,田明再一次刷新了自己的纪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