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05 | 来源: 中国石化报 |
![]() |
![]() |
石化新闻![]() |
张 惠 “正忙着剪茶呢,机器突然没油了,给黄站长一个电话,不到10分钟就把油送来了,帮了我大忙。”在湖北恩施芭蕉乡枫香坡村,正在修剪茶园的农民老刘对记者说。 芭蕉乡是恩施有名的茶叶之乡,仅农机用油这一块,湖北恩施石油芭蕉加油站每月油品供应量都在20吨以上。“我们的员工都是随叫随到的送油郎,经常是四乡八岭跑工地、沙场、茶厂,送油上门,既为农户节约开支,也给乡亲们提供方便。”该站站长黄叶华介绍。 恩施石油在营的106座加油站中有64座遍布偏远乡村。这些乡村加油站服务农业、农村、农民,为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助力加油。1月,该公司油品销量实现同比增长。 保障村民生产用油,日夜不停歇 1月16日,天刚蒙蒙亮,位于大山深处的咸丰清坪加油站站长严自钧和父亲严明超早已起床,开始一天的劳作。 “乡村小站营业时间一般是8时到18时,但乡亲们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我们经常是早晨四五点钟起床为营业做准备,深夜还在忙。”严自钧一边擦拭加油机一边对记者说。 17时多,忙碌了一天的父子俩还没来得及吃午饭,严自均突然接到高峰村建兴石材厂陈厂长打来的求助电话:“严站长,我现在急需用油,不然明天石材厂开不了工,麻烦你想办法送一车油过来。”严自均很纠结,天马上黑了,石材厂在深山里,山路崎岖,路面结冰。只有父亲有油罐车驾驶执照,但他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他犹豫了一会儿向父亲说明了情况。 “不管多晚,咱也得把油送过去,不能让厂里停工。”严明超说。找车、灌油,21时,父子俩开着装有5000升柴油的油罐车,向30公里外的石材厂出发,到达工厂已是22时。“辛苦你们了,这天寒地冻的,路上又不好走,真怕你们今天不来送油。”陈厂长感动地说。 在这座乡村小站,儿子是站长,父亲是员工,父子俩每年为清坪镇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加油200万升以上。 村民有难,加油员挺身而出 “刘经理,宣东加油站口罩卖完了,村民都在问什么时候能到货,能不能从城区大站帮我们调剂一些?” 2月1日早上,宣东加油站站长李东升给恩施石油巴中分公司经理刘强打电话。 在去年疫情最严重时期,村民购买生活物资困难,加油站员工主动申请当搬运工,开展站间物资调拨,有的在岗值守50多天没回家,身上的工作服常常是晚上洗了烤干,第二天穿上继续工作。 其间,恩施石油利用渠道优势和网络优势,与炼油厂、铁路运输部门协调,跟踪成品油装车出厂和物流运输,组织生产生活物资进货,开通运输绿色通道,将60多座偏远乡村加油站的成品油、便利店商品和防疫物资配送到位。 站长们主动协调乡政府、村委会,进入当地政府、村民物资采购群,及时发布加油站商品名目,了解村民需求。一一打包好后,再委托各村指定的物资采购人员送货上门,让加油站变成生活物资保供站。 站长手机号就是乡亲们的服务热线 “冉站长,我的菜已下锅,家里没盐了,能不能帮我送几袋过来?”近日,经常来加油站买米面油的叶婆婆打来电话。冉英立马找来一辆摩的送过去,解了燃眉之急。 谋道加油站位于鄂渝交界大山深处,站长冉英的手机号就是服务热线,乡亲们碰到困难总喜欢找她。她带领员工在加油站大力推行便民服务、上门服务。乡亲们车子没油了,一个电话就免费送到;车子出故障了,一个电话就联系师傅上门维修。 “再进5桶抗磨液压油,村里的采石场需要。冬天来了,多进些村民过冬需要的物资”。位于海拔1700米高山上的鱼泉口加油站站长方勇和冉英一样,对每一位加过油、购过物的村民都心中有数。他会根据村民喜好,提前安排好进货。村民享受着货到付款的超值服务,家里缺点啥,都会第一时间想到他。 恩施石油的每座乡村加油站都建有客户档案。各加油站根据地理位置、季节特点、农村消费习惯,随时进行商品补货、调拨,满足生产生活需要,为村民带来实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