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0 来源:中国石化报 |
![]() |
![]() |
石化新闻![]() |
编者按: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注定令人难忘。许多在外打拼一年的石化员工,停下回家过年的脚步,坚守岗位度过节日。各企业也推出具体举措让在岗员工感受到温暖、放得下牵挂。就地过年也能过出温馨,过出欢喜。本版讲述石化员工就地过年、坚守岗位的生动故事。 2月11日 ,除夕。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注聚大队工会人员 为 在 岗 员 工 送 饺子,让浓浓年味流淌到每个员工心中。图为工会人员把刚出锅的饺子送到值班人员手中。 王国章 摄 2月11日 ,贵阳石油息烽党支部新春走基层,慰问坚守岗位的一线员工。图为员工一起吃年夜饭。 杜 薇 摄 喜迎新春 美好祝福 彭 展 摄
外来媳妇的第二个家 陆秋艳 浙江嘉兴桐乡西浜加油加气站员工王苗苗是一个外来媳妇,每到过年就是她最想回河南老家看看父母的时候。但是加油站的工作岗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走了一个,谁来顶?再加上疫情的影响,她更加不想给公司添麻烦。 过年期间碰上一些来站里加油的长途车司机,有的是河南老乡,听到熟悉的家乡口音时她总是忍不住和他们多聊两句,唠唠家常,问问他们回家过年的情况。听到他们问自己:“老乡,你自己不回家过年啊?”苗苗心里就更想家、更想爸妈了。 但是她已经把加油站当成了第二个家,今年的年三十也和去年一样帮同事包饺子准备年夜饭。她说小时候老妈总念叨她:“你不会包饺子,等以后嫁了人,没饺子吃怎么办?”她就开玩笑回答说:“您可以包好了给我送来呀!”结果远嫁的她不仅没让母亲送过饺子,自己却成了包饺子能手,还教会带出了站里的一帮徒弟。 虽然自己不能回家置办年货,站里的年货节她却一点没放松。今年易捷年货节期间,苗苗和同事共同奋战,线上销售宣传、线下送货上门,活动期间的非油销售达到油站开业以来业绩最佳。为了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尽可能地减少人员接触、保障安全,她不遗余力地推广新推行的“车牌付”,为每一位客户细心解说、当场操作。好不容易轮休一天在家大扫除时,站里有同事打电话来向她求助,她立马骑着电瓶车往站里赶。她说:“加油站是中国石化销售企业的窗口,加油站员工便是窗口的形象大使,小到加油充值、大到处理突发事件,都是最需要我们的。”
异乡过年“家”味足 蒋晨峰 “还担心你第一次在外过年会不适应,看到你朋友圈的视频,才知道我多虑了。”2月12日,中原石油工程公司钻井一公司西南项目部新员工闫淼在与母亲视频聊天时,母亲欣慰地说。 “第一次在外过年,一开始我也非常想家,想您做的杀猪菜、拉皮、地三鲜……后来,我们队党支部书记带我去逛街采购瓜子、糖果和春联,队上的老师傅带我贴对联、挂灯笼,都是记忆中年的味道。我感觉井队也是一家人,很幸福。”东北姑娘闫淼开心地和母亲分享自己的感受。 闫淼所在70333、70225两支钻井队正在泸203H58平台现场推进同平台双钻机联合作业,两队员工合为一队,过年尤为热闹。除夕当天,闫淼还和队员一起套圈比赛,只见一个个圆圈从手中飞落,有的套住水杯,有的套中牙膏……大家满载奖品开心而归。 厨房里热气腾腾,党支部书记赵建党拉着闫淼和大厨一起包饺子。饺子里放了8枚蒸炉消毒过的一元硬币,就看谁运气好能吃到。大锅里还有井队自己卤的肘子、炖的鸡,服务员大姐帮厨师烤着馍馍。麻婆豆腐、回锅肉、夫妻肺片、杀猪菜、地三鲜等等各地美食一应俱全,照顾来自五湖四海员工的口味。 “就地过年谁能不想家?所以要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同时,让大家玩得开心,吃得舒心,在外也能找到家的感觉、年的味道。”70333、70225两支钻井队的党支部书记赵建党深有感触道。 赵建党觉得只有自己井队年过得好,还不够好。于是他随后还带领井队党员到平台周边泸县方洞镇刘槽坊村走访,为14户村民送去了福字和牛奶等慰问品,并向他们送去新春的祝福。 “油地一家人,一家亲。村里很多年轻人也是就地过年不能回家,只留下老人们冷清地过年。作为一家人,我们当然要去看望、关心。”西南项目部党总支书记何长江说。 这只是钻井一公司国内5个外部市场28支钻井队就地过年的一个缩影。这个春节,该公司不但实现安全、平稳生产,而且保证了员工异地过年“家”味足、“年”味丰。
“为美好生活加油” 张白峰 辛丑春节,江海大地年味浓浓,“年”意味着回家和团聚。但对于异地过年的新站长李志明而言,除夕是比以往任何一个节假日都要繁忙的一天,整个春节假期,他都在细心卸油、热心加油、耐心推介,兑现“为美好生活加油”的承诺。 大年三十上午,江苏南通石油坤隆加油站车流不息,李志明引导着油罐车驶出加油站,又在忙碌间隙钻进易捷便利店为顾客推荐年货。作为新晋加油站站长,李志明带领全站员工坚守岗位,从大年三十到初七,全天候保障供油充足。 第一眼看到李志明,就是一个憨厚老实的大男孩,过了这个年,李志明就23岁了。“响应国家号召就地过年,今年是我第一次没有和家人一起过年,姑姑寄来了老家的坚果和过冬的大衣。”一年没回过家的李志明言语中透露着对家乡的思念。家在湖南衡阳的他,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家人在电话里一直叮嘱他不要记挂家人,安心在加油站工作。 在这个阖家团圆的时刻,虽然不能和爷爷奶奶共度除夕,但李志明也清楚自己肩负的责任,即便牵挂亲人,他也要坚守在保供抗疫的岗位上。 “留人重在留心,除夕能为坚守在加油站的外地员工做顿饭,是我们应该做的。”团支部书记袁野边做菜边说。加油站的年夜饭准备得很丰盛,有汤圆、水饺、腊肉、炒菜等,充分考虑了员工饮食上的地域差异,让加油站员工的春节尽可能过得快乐、过得安心、过得难忘。 “让我没想到的是,毕业第一年在外过年,领导、同事这么关心我,让我身在异地也能同样感受到春节的喜庆氛围。”李志明说,片区经理安排好了他春节期间的住宿、餐饮等工作、生活保障,让他在站上过个安心年。 春节期间,各加油站员工精神饱满、坚守岗位,为进出通城的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加油站开展“一个在路上的家——春节暖心活动”,为过往顾客送福牛、福袋、抱枕、口罩等春节礼物,员工热情的笑容、暖心的问候感染着每一位回家团圆的顾客。 夫妻井站团圆年 郑金国 丁玉萍 大年初一的戈壁滩,格外静寂。 远远望去,西北油田采油二厂6-3计转站孤零零地矗立在空旷的戈壁中,中控室外墙上挂着的一串红灯笼和一个大大的福字格外醒目。 今天天气格外晴朗,风吹在脸上已没有了冬日针扎般的刺痛感。 我们来到小站门外,几十秒的工夫,肩背空气呼吸器、身着红色信号服的黄娟就出现在安全警戒线门口,询问口令,检查健康码、行程码、测量体温,然后放我们进来。 “黄师傅,今年又在站上过年了?”听黄娟单位支部书记告知今年春节他们夫妻在井站过年,我们是有备而来。 “最近几年,好像都让我们赶上了。”黄娟边说边看了一眼身边的丈夫杜智勇。8个春节,他们都没赶上休班在家。 “8年,没想着回去过个年吗?” “大家正常倒班,赶上谁是谁。不到休假的时候,不可能专门回去过年。”杜师傅平静地说。 也有不正常倒班的时候。2019年11月两人进站上班,两个月后倒班准备休假时,新冠疫情来了。疫情影响,休假的人回不来,上班的人走不了。 这一次,连续上了7个月班。直到2020年6月,两人才得以休假。 今年在站上过年,黄娟还有点小兴奋。因为终于可以和丈夫一起过年了。以前两人不在一个站上,过年上班,也是各过各的年。2020年9月,黄娟调到了杜师傅工作的这个站。 巡检的时候到了,杜师傅背着近10公斤重的空气呼吸器出门。只见他穿行在大小设备和管线流程间,仔细观察每一个温度、压力表的读数。有些管线老化,加上高含硫油气腐蚀,遇上压力异常变化,会导致穿孔或渗漏,这是他最担心的。一圈下来,杜师傅已是满头大汗。 三个显示屏上,不同颜色的参数曲线不断切换,黄娟正忙着填报各项数据、资料,同时处理发来的生产指令,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夫妻俩一个主内,一个主外,配合默契。 “一进站感觉就不一样,12个小时精神一直是紧张的。”杜师傅感慨道。 过了年,50岁的黄娟要退休了。她感慨说:“退休前最后一个年能跟老杜在站上一起过,挺有意义的。” 空旷的戈壁滩,和黄娟、杜智勇夫妻一样坚守岗位、就地过年的石油人不计其数,他们将对新年的美好愿望寄托在忙碌的工作中,他们让西北油田千万吨产油目标越来越近。
现场巡检集“五福” 邵金燕 除夕,镇海炼化炼油五部加氢裂化装置现场亮如白昼,新员工侯睿涵跟着师傅王幸波正在现场巡检。 这是侯睿涵来到镇海炼化的第6个月,也是她长大后第一次没有在家过年。由于过年期间人口流动大,疫情防控难以把握,各地均出台了相应政策,镇海炼化公司也积极倡议“就地过年”。许多人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放弃了过年回家的计划,侯睿涵也是其中之一。 夜班前,师傅王幸波邀请侯睿涵去她家里过年。能吃上一顿年夜饭,是异乡人最温暖的慰藉。听王师傅的女儿说,王师傅为了让她更真切地感受到家乡的味道,第一次尝试包饺子。一口咬下,填满异乡人身心的除了心里的思乡之情还有来自师傅的良苦用心。 大年三十晚上,侯睿涵所在班组上夜班。她照例还是跟着师傅去现场参加第一轮巡检。 “外操,内操显示溶剂再生塔T1009顶可燃气报警仪发生报警,请佩戴好空气呼吸器上去排查。” “收到。”王幸波听到对讲机里的指令,立马让侯睿涵撤退到外操室,自己折回外操室穿戴好空气呼吸器迅速到溶剂再生塔顶进行排查。 王幸波虽是已过不惑的女员工,爬起近30米的塔来丝毫不逊男同事。 “内操,现场硫化氢报警检测无报警,怀疑是仪表误报,请联系仪表校表。”不一会儿,对讲机里又响起王幸波的声音。 王幸波从塔上下来时,徒弟侯睿涵已在远处等候,见师傅手里多了一个“红包”,露出好奇的神色。师徒俩打开“红包”发现上面写着一个“福”字。“看来今天晚上我们要告诉其他班组成员,仔细巡检收集五福呀。”两人会心一笑。 原来,这是镇海炼化炼油五部新春开展的“深查隐患集五福、平安过年学精神”趣味活动,鼓励广大员工在春节期间精细巡检,积极参与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以现场巡检收集“五福”形式保障装置安全平稳运行。 天空中明月皎洁,塔林里星灯点点,照亮了师徒俩前行的路。此刻,侯睿涵更深刻领悟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天涯共此时,亿万中国人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以不同的方式度过这个特殊的春节,无论是在家中和亲人团聚,还是在生产装置上忙碌,都是爱的守护。
让村民暖暖和和过大年 单旭泽 田军璠 2月13日清晨,在新疆柯坪县玉尔其乡玉斯屯库木艾日克村,李明正准备参加村里的早会,迎面碰上了65岁的老人帕尔海提·艾谢提。 “李书记,多亏了你帮忙,让我搬进新房过了一个温暖的春节。”看着红光满面的老人,握着他热乎乎的大手,李明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李明是西北油田访惠聚工作队驻玉斯屯库木艾日克村的第一书记。村民的冷暖他都记在心上。 在工作队的帮扶下,帕尔海提·艾谢提老人一家成功脱贫。春节前,老人还新盖了大房子。这本来是件大喜事,可在走访中,李明却发现帕尔海提·艾谢提总是愁眉不展的,这是咋回事? 见到李明,老人急忙拉着他的手诉苦:“李书记,我新建的房子铺设了用电地暖,可电力局不给我办理。我想过年搬新房,可老伴有老寒腿,没有暖气不敢搬,这可咋办?” 一番了解后,李明才知道老人新房子的用电地暖,由于用热面积超出政府规定,所以不给办理。李明在日志上详细记下老人的诉求,立即和相关部门协调落实。 经过不懈的沟通,李明和电力局工作人员按规定重新为帕尔海提家的房子核算供暖面积,在春节前,终于为老人家中的地暖供上了电。 窗外屋檐挂霜花,屋里温暖如春天。帕尔海提脸上笑成了一朵花:“李书记,你办事真靠谱,让我们过年搬进暖暖的新房子,我老伴的老寒腿再也不怕挨冻了!”
|